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10
  

  • 全选
    |
    设计理论
  • 梁玲琳, 蒋林喆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1-14.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81—2025年儿童参与式设计研究重点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后作可视化分析并总结其特点。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opus、Ebsco三大数据库(2824篇)以及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共53篇)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外儿童参与式设计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国内外儿童参与式设计的研究发展进程及热点趋势,并结合一般参与式设计的特点和8个核心要点对比分析儿童参与式设计特点。国内儿童参与式设计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文献数量有限,研究热度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研究机构与作者间合作相对松散,而国外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合作网络。在研究热点上,由于国情不同,国外儿童参与式设计研究在过去长期侧重于医疗健康领域,而国内主要关注教育领域。然而,当前国内外儿童参与式设计研究热点都逐渐转向社区营造相关领域。此外,儿童参与式设计与一般参与式设计在研究热点、利益相关者和研究主体表达能力上存在差异。在儿童参与式项目建构中,需更多地考虑每一阶段的儿童权利和游戏化互动体验设计,确保儿童在项目中的体验与创意产出。
  • 设计青年谈
  • 胡晓, 岳满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15-22.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丹纳“精神气候”理论为切入点,系统解构唐宋两代女性服饰审美转型的深层机制。研究表明,自然动因上,北宋以降的“第三小冰期”气候寒化推动服饰从唐代袒露薄纱转向宋代多层次保暖结构,催生褙子、长袖、盖头等防寒形制,毛织物使用显著增加;制度动因上,宋代庶民阶层崛起、文官政治强化及理学伦理规训,通过《舆服志》等级规制与家训道德约束,建构了以“柔顺俭约”为核心的女性服饰伦理,形成对唐代胡服风尚的意识形态反拨;文化动因上,文人审美主导的“清瘦雅淡”范式取代唐代“雍容丰腴”美学,体现于褙子的颀长线条、淡彩设色及梅兰竹菊纹饰,并通过“簪花自然主义”实现伦理压抑下的审美代偿。三重动因的交互作用,最终促成中国服饰史从“开放多元”向“内敛理性”的范式转型,折射出社会结构中女性身体从“自我表达”到“伦理载体”的身份重构。
  • 传统工艺与造物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专题主编 彭圣芳)
  • 惠子墨, 张犇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23-30.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邳州纸塑狮子头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研究聚焦于挖掘这一地域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工艺特征及现代传承困境,以期为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从历史学、人类学、设计学多维度剖析其制作工艺、形制特点及伦理演变。通过对比南北狮艺术特征,解析邳州纸塑狮子头在造型、装饰、色彩上的融合创新逻辑,并运用符号学理论阐释其文化象征体系。邳州纸塑狮子头的形成受地理枢纽地位与南北文化交融影响,其工艺体系以天然材质与七道核心工序为特色,兼具环保理念与艺术价值。形制上兼具北狮雄浑与南狮灵秀,通过造型轮廓、五官塑造、装饰纹样构建独特视觉语言。在现代转型中,虽面临传承主体流失、生产模式低效等挑战,但依托非遗政策支持与文化价值挖掘,实现传统基因与现代设计协同的创造性转化,在保持本真性的基础上深度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激活地域文化认同的载体。
  • 陈晶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30-35.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本土传统与域外智慧的共同作用之下,宋元时期玻璃生产实现了技术性进步,玻璃制品从宗教祭祀和宫廷专用逐渐走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物。就其本质来看,宋元玻璃工艺的转型发展是中国手工艺从技术依附走向审美自觉的重要历史进程。通过考古遗存、古籍文献、图像资料等多重证据,解析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动因。基于物质文化分析方法与技术史考证,将玻璃宗教礼器、宫廷用器与市井日用器的材料、形制与设计进行比对,尤其关注玻璃制品在节日习俗等民众活动中的场景应用、时人关于玻璃观念的转变,以及玻璃工艺对于装饰性和特殊色彩的追求及表达。宋元玻璃工艺突破仿制传统的桎梏,通过装饰语言的创新探索与材料特质的自觉发掘,观照文人伦理批判,探索出工艺专属的创作路径和发展方向。
  • 谌涛, 李弋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36-42.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中国传统医疗器具在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文化内涵与理论逻辑,揭示其作为医疗实践物质载体内涵的地方性知识。基于克利福德·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理论,通过考古实证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医疗器具的历史演进,剖析其与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关联,揭示医疗器具中地方性知识的产生逻辑与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传统医疗器具的材质选择、形制设计及使用方法,均植根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哲学思想与社会传统,是地方性知识中医疗实践的物质转化。
  • 彭圣芳, 邝慧仪, 周冰婕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43-48.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为背景,讨论颜水龙于20世纪30年代的本土工艺调查。通过史料研究与分析梳理了工艺调查的内在线索,揭示出日据时期台湾工艺现代化转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用文献研究法,对颜水龙的生平经历、理念变化、调查经过和其他工艺活动进行细节还原,结合日本殖民政策进行关联分析,探讨殖民语境下颜水龙的工艺调查与产业振兴策略的“文化保存理想”“产业振兴梦想”与“殖民控制现实”间的复杂关系。颜水龙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工艺调查虽积累了台湾工艺最系统的文献记录,但其调查成果客观上被纳入殖民资源控制与开发体系。表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和产业振兴举措难以与宗主国主导的殖民体制所抗衡。
  • 陈日红, 吴晓庆, 陈星宇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49-55.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一带一路”倡议语境下,通过系统整理日本藏中国近代传统工艺文献,形成文献编目,揭示文献的历史背景与当代价值。通过文献学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文博机构所藏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近百种调查报告、研究著述和工艺图录予以系统性搜集和整理,重点考察综合、陶瓷、漆器等文献。采用跨学科路径,构建日本藏近代中国传统工艺文献库。研究表明,这些文献真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生产和销售的状况,文献中所记录的相关工艺为当代手工艺创新提供了跨文化参照系。日本藏文献是中国传统工艺史研究的重要基石,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 设计创新与应用
  • 胡梦琪, 江牧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55-62.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水壶产品设计愈来愈趋于同质化,市场需要和用户需求都亟待新兴的设计理念去刺激一成不变的审美。基于现有水壶产品族意象的父系基础,对产品的壶身意象进行抽象收集整理。通过叙事性设计的方法将意象元素进行组合衍生,分析叙事与水壶壶身设计之间的相关性,最终运用叙事性设计的方法使一成不变的产品族意象迸发出更多的生机与可能,从而得到更多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设计方案。通过对产品族意象与叙事性设计的结合,设计者能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为今后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实践的思路。
  • 郜红合, 李青青, 邓子龙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63-71.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心流理论,着力探索能提升儿童用户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首先深入剖析心流理论、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研究现状;其次分析儿童身心需求特征及其对心流理论的影响,并阐述心流理论对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设计的指导价值;最后构建基于心流核心要素的设计原则,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心流体验激发策略。以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唐三彩双鱼瓶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并验证理论运用效果,为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法。
  • 徐成兴, 杨絮, 傅莹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72-77.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智时代下体验式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力量。针对城市设计周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经济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以用户体验的视角,采用概念推演与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消费者路径和体验式经济理论对优秀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城市设计周可通过提升用户参与、深化情感、挖掘文化内涵以及构建持续影响力来提升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经济效益的结果。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城市设计周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用户体验与文化价值融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优化创新,从而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 王海强, 顾成炜, 许德骅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78-89.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智能吉他的使用体验,降低吉他学习门槛,构建青少年用户心智模型,探索青少年用户在吉他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期设计出更加符合青少年用户需求的智能吉他,推动乐器智能化的运用与普及。采用POEMS观察框架,对青少年用户的吉他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包括人物、物体、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从中提取操作任务、情感变化、使用痛点等相关的信息,构建青少年用户心智模型寻找机会点;再运用填充、合并的设计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提出设计策略,以指导设计实践。完成了青少年用户学习吉他的心智模型并提出形变设计、辅助练习设计、功能集成设计三个部分策略进行设计实践。通过深入洞察用户心智模型,以精准把握青少年用户学习吉他时的心智空缺,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策略,提升吉他的用户体验和学习效率,为乐器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 马龙, 解孝峰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90-98.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积木产品的交互方式与内容创造提供了全新的创新路径,深入研究其特点可以为积木产品提出更系统性的设计策略。首先,研究从思维、知识与行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其次,从参与性视角对AI赋能下的积木设计案例进行了多维分析,并进一步构建出了包含情境空间、问题空间和行为架构三个核心要素的生成式积木产品设计系统框架;最后,基于这一框架,提出了故事创作、语音对话和积木设计三个方面的产品设计策略,以此来提升用户与积木交互时的广泛参与性。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增强积木产品的吸引力和创新性,将会为教育、娱乐和艺术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创新设计的可能性。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推介(专题主编 李敏敏)
  • 李敏敏, 刘娟娟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99-106.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美国第一本涵盖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的设计研究杂志,《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自创刊以来就以推动设计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宗旨,致力于为设计学研究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此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设计问题》期刊的关键词、高产作者和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将设计学研究议题动向归纳为三个方面:对设计理论边界的拓展;对设计研究范式的重构;对跨学科协作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