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青年谈”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设计青年谈
    胡晓, 岳满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4): 15-22.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4.002
    以丹纳“精神气候”理论为切入点,系统解构唐宋两代女性服饰审美转型的深层机制。研究表明,自然动因上,北宋以降的“第三小冰期”气候寒化推动服饰从唐代袒露薄纱转向宋代多层次保暖结构,催生褙子、长袖、盖头等防寒形制,毛织物使用显著增加;制度动因上,宋代庶民阶层崛起、文官政治强化及理学伦理规训,通过《舆服志》等级规制与家训道德约束,建构了以“柔顺俭约”为核心的女性服饰伦理,形成对唐代胡服风尚的意识形态反拨;文化动因上,文人审美主导的“清瘦雅淡”范式取代唐代“雍容丰腴”美学,体现于褙子的颀长线条、淡彩设色及梅兰竹菊纹饰,并通过“簪花自然主义”实现伦理压抑下的审美代偿。三重动因的交互作用,最终促成中国服饰史从“开放多元”向“内敛理性”的范式转型,折射出社会结构中女性身体从“自我表达”到“伦理载体”的身份重构。
  • 设计青年谈
    张璜, 章瑞智, 雷逸轩, 樊子韬
    工业工程设计. 2025, 7(3): 8-9. https://doi.org/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3.002
    乡村综艺节目作为新兴媒介,以视觉文化与情感表达推动艺术乡建。旨在构建乡村综艺对艺术乡建成效的评价体系,探究综艺设计元素对Z世代前往乡村的吸引力及行为影响机制,为艺术乡建的可持续性提供评价依据。结合扎根理论和SOR模型,通过对节目在线评论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视觉意象”“视听丰富度”“情感共鸣”等关键设计要素,构建“综艺设计元素-乡建价值感知-青年参与意愿”的评价模型。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乡村综艺通过“视觉意象”“流行文化融合”“情感叙事”等设计元素,显著提升Z世代对艺术乡建项目的认知与价值感知。其中,观众对“文化符号创新性”“空间设计实用性”的感知在综艺刺激与乡建参与行为间具有显著中介效应。为优化乡村综艺的内容设计、完善艺术乡建成效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乡村景观设计与青年人才回流策略的实践路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