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适人之用:审美风尚推动下传统砚台设计观的嬗变
    江文淼,王强
    2023, 5(5):1-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1
    [摘要](348) [HTML](0) [PDF 13.69 M](330)
    摘要:
    以传统文房用具中的砚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延伸与横向比较厘清其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此研墨工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依存关系。砚台作为以墨和濡的实用器具,在宏约审美观统摄下,从朴素的舂捣型研磨器转变为随形附饰的磨制型三足砚;魏晋至唐,世俗化审美倾向催生出象征性赋形的辟雍砚和彰显普适度的箕形砚;有宋以来,崇文之风下端庄典雅的文人砚占据主导,而明清求精尚巧观进一步对遴选砚材与塑造砚形做出系统规约,文人阶层对制作文房用具的深度参与使砚台的设计兼具功能之适与精神之适。通过回溯审美风尚对传统砚台设计观的推动,以期在当代促进设计方式的演进与设计思想的传承。
    2  新文创:一种系统设计的地方振兴模式
    王亚琦,成朝晖
    2023, 5(5):7-12, 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2
    [摘要](310) [HTML](0) [PDF 8.77 M](361)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交融的趋势加强,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日益显得至关重要,文化创意作为地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价值,亟需明确其在地方振兴中的关键地位。基于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了文化经济学、地方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深入综述,结合理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下,文化创意与地方振兴的紧密关系。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建构以“文化IP”为核心的新文创生态系统。以期“新文创”作为从物到系统的文化振兴地方实践,在更高的文化治理层面作为地方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可能。对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意在地方振兴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最大化其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实践的价值。
    3  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创新思维
    章俊杰,叶菲
    2023, 5(5):13-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3
    [摘要](188) [HTML](0) [PDF 7.04 M](324)
    摘要:
    研究日趋激烈的文创产品竞争下,文化创意产品竞争者如何采取创新性举措,在新文创时代生存。把市场营销学的有关观点与文创产业和设计学打通,从市场竞争层面切入文创产品创新的综合策略。结合文创行业呈现出的设计开发难度大、多变、周期长的竞争面貌,剖析了有关行业竞争的实质,从企业竞争、文化构建、消费者价值几个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基础。抓住学科交叉突破、IP构建突破、新技术驱动形式突破作为在新时代新文创语境下,市场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强体验、差异化、虚拟性、品牌力四种文创市场竞争的创新思路和通过定性分析,把握原理,整理创新的思路。尤其面向当代文创的发展,结合数字化场景、整合营销理念,给出系统框架式的要素分析。为参与在文化创意行业市场的包括企业、品牌、设计师等经营主体,提出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创新模式。
    4  从“符号”到“真人”——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形象塑造演变研究
    彭馨仪,殷俊
    2023, 5(5):19-24, 5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4
    [摘要](128) [HTML](0) [PDF 10.08 M](290)
    摘要:
    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父亲形象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不仅指具体的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形象的演绎一直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挂钩,伴随其变迁而演变。从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中象征权威与秩序的符号化的“霸权式”父亲,到温柔智慧的“理想化”父亲,到顺应时代观念变化下而出现的“窝囊废”父亲,再到如今传统两性观念被打破的局面下,变得更加鲜活与个性化的父亲,其形象的演变,映射了时代发展下大众对于父亲形象内在的认知与情感的转变。
    5  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国产系列动画创新设计研究——以《中国奇谭》为例
    沈艾雯
    2023, 5(5):25-31, 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5
    [摘要](284) [HTML](0) [PDF 14.09 M](262)
    摘要:
    以《中国奇谭》为例,探析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国产系列动画创新视角与方法策略,旨在探索国产系列动画创作新思路,挖掘以系列动画为载体的文化转译新路径,以实现活化传承多元文化的目的。构建文化转译模型,依托爱德华·霍尔的文化冰山理论,对国产系列动画《中国奇谭》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以跨媒介、跨时空、跨文化三维度,系统剖析多元文化在系列动画中的呈现方式,实现文化的转译重构。通过多维度的文化解读和创新转译,为国产系列动画融入文化元素的方法策略提供理论范式,助力国产系列动画更好彰显中国话语、中国气韵、中国风貌,同时将多元文化与时代语态相联结,能够完成精神传承的时代化转译,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6  艺术创作与阐释中的现象学态度——围绕毕业创作《院》《野》《树》《泳》的一次对话
    燕隆艺,代福平
    2023, 5(5):32-4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6
    [摘要](197) [HTML](0) [PDF 15.47 M](270)
    摘要:
    以燕隆艺的毕业创作《院》《野》《树》《泳》系列版画为主题展开对话,对话双方以现象学的态度,将作品和解释都还原到感觉本身。在对感觉的描述中,艺术创作的秘密就展示出来了,眼与心、词与物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创作者在这一组版画作品中,打破技法的界限,以诡异的视觉逻辑逼近准确的感觉。在作品的阐释中,则用语词追逐着同样的感觉,从而使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彼此平行而又互相支持,感觉的造型得以诞生。这样的创作和写作实际上是在现象学层次上进行的,即悬置观念,为感觉留下地盘。由于信任和放任感觉,作者在创作和阐释过程中的每次挑战,都是感觉的发现和确认,苦恼同时就是喜悦。此次对话以笔谈形式完成,是一次思辨与感觉的较量,最后赢了的是感觉。当然思辨也没输,当它承认感觉赢了的同时,它也赢了。
    7  “丑萌”亚文化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张津铭,陈绘,崔天剑
    2023, 5(5):44-5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7
    [摘要](129) [HTML](0) [PDF 18.47 M](254)
    摘要:
    为了分析“丑萌”亚文化的流行成因及文化内涵,并探究其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机遇和未来发展。通过对“丑萌”亚文化的概念与其自身发展、流行成因进行界定和梳理,结合现有文创产品案例,挖掘“丑萌”亚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现状与价值,进一步解析当今社会“审丑”心理的情感需求和深层表现,探究“丑萌”亚文化视域下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策略。“丑萌”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需要客观的看待与接纳。“丑萌”将“丑”以积极的眼光和接纳不完美的乐观心态展现在大众视野中,是大众审美意识提高、思想开放的表现。“丑萌”亚文化对“丑”的重新审视,不仅拓宽了群众审美的视觉边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创意。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丑萌”感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中,使其成为一种魅力与亮点,将成为未来亚文化研究及文创产品设计探究的策略之一。
    8  基于文献计量的可穿戴产品设计发展与趋势分析
    周梦烨,薛菲莉,李谦谦
    2023, 5(5):52-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8
    [摘要](89) [HTML](0) [PDF 18.00 M](303)
    摘要:
    为了梳理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可视化的角度对近20年国内外关于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分析。同时,明确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2002—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中与可穿戴产品设计主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概况和热点,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美国是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是主要研究机构;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是国内外对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可穿戴产品的医疗康养与适老化设计将是学者与决策者持续关注的课题。2002—2022年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历程可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增速变缓期三个阶段,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的研究热度、发文频次高于国外,以人机交互领域研究尤为突出,研究重点在发热理疗、医疗监测系统、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产品设计模式;而国外研究以生理数据监测、电子纺织品和传感器网络等方面为主。综观研究现状和趋势,从人本智能形态、多学科研究和人口老龄化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穿戴产品设计新发展趋势。
    9  移动端界面风格的新复古主义浪潮:2010—2020年
    张野,施倩倩,李星星
    2023, 5(5):65-7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9
    [摘要](189) [HTML](0) [PDF 16.08 M](270)
    摘要:
    2010—2020年间,新复古主义浪潮席卷视觉设计领域。通过分析“中国视域”下移动端界面复古风格的族群演进情况,明确了主要流行风格的边界与特征、模因与族系、形成与流变、脉络与动因等若干关键问题。复古未来主义、复古初期特征、复古艺术设计这三大风格组团交织影响,依次兴起,并在2017—2019年全面爆发,极大地影响了视觉审美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国内风格呈现出“倒序复古”“蒸汽波驱动”与“80年代爆发”等演进特征。“扁平化语境下的适者生存”“架空现实的未来观虚无”“自媒体觉醒下的史海拾贝”及“土酷时代的审美异化”是新复古主义浪潮的底层演进逻辑。未来风格趋势的创造主体将可能从精英专业阶层转向大众。
    10  社会创新视角下马路劳务市场服务设计研究
    王钰林,王震亚,周航宇,李懿竹,潘炳麒
    2023, 5(5):74-8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0
    [摘要](191) [HTML](0) [PDF 22.31 M](302)
    摘要:
    马路劳务市场自发形成于城市街道中,作为非正规劳务市场,它积累了大量社会问题,被视作城市乱象,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基于一个典型的街头市场案例进行实地研究,将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入城市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通过以用户为中心和以行动为导向的研究方法,解析农民工与雇主等市场参与者的具体需求,提出马路劳务市场服务的综合设计,并讨论了非正规劳务市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指出,马路劳务市场虽是自发形成的社会现象,但它的运转机制和参与者的社会关系,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可创新的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将服务设计思维与社会创新方法引入马路劳务市场问题的解决方案中,能够为解决农民工灵活就业问题扩宽思路,也为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11  磁悬浮列车造型仿生设计研究
    罗建平,徐秀东
    2023, 5(5):83-9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1
    [摘要](137) [HTML](0) [PDF 20.44 M](258)
    摘要:
    以仿生设计的理论为基础来指导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以期为列车车型概念提供灵感,提高列车造型品质,并满足车体气动性能的基本要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了国内外以磁悬浮列车为主的轨道列车造型仿生的研究动向;其次,通过案例研究解析典型仿生设计系列车型案例,探究列车仿生对象的应用形式;再次,综合仿生设计与轨道列车设计的方法要素,构建磁悬浮列车仿生设计的一般程序,并基于车体线性趋势的仿生规律,以平鳍旗鱼为仿生对象,设计具有仿生特征的磁悬浮列车概念性设计造型方案;最后,通过初步的仿真模拟,得到该方案的空气阻力系数。通过将本方案与相关案例数据的对比,证明运用仿生设计可以满足磁悬浮列车造型对美学价值和气动性能的要求。
    12  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的哲学事理审度
    王伟珍
    2023, 5(5):92-10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2
    [摘要](120) [HTML](0) [PDF 13.29 M](271)
    摘要:
    聚智新科技范式、赋能新设计哲学。人工智能应用于艺术设计的技术浪潮引发重“术”轻“学”的现象,需要“技”“道”并行去审度人工智能设计研究应该从哪些论域展开,探其“事”究其“理”。以服装设计为论域媒介,融合哲学、经济、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提出从论域本体及外延认识定位、技术方法定位的哲学高度去求解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的深度依据。从“事理”内部打开认知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的哲学规范性研究进路,提出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本体界定和认识进路。从哲学思考的相关维度解答了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是什么、如何是”的问题,提出建构人工智能设计的学理体系进路。为设计师和数据工程师合作开展人机融合设计提供方法论依据,从技术视角解答了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怎么是”的哲学问题和技术方法系统进路。
    13  作为符号系统的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
    梁燕,顾卓,孙馨
    2023, 5(5):101-111, 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3
    [摘要](96) [HTML](0) [PDF 24.42 M](252)
    摘要:
    从符号学角度论证中小学校服的设计动因与机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扎根理论,以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为核心范畴,论证了中小学校服设计的三个主范畴。其中“功能属性”与“情感动机”为并列关系,二者与“设计形式”之间为因果关系,三个主范畴共同生成“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的理论框架。作为“制服”的中小学校服设计机制是由“功能属性”和“情感动机”共同决定的符号系统,除承担展现校园形象、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以及仪式感作用之外,还承担了校园管理与秩序监督、安全与保护、育化意义。这是由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决定的,是必须优先于其他需求满足的符号效用系统。
    14  李格尔的设计思想探赜
    刘毅
    2023, 5(5):112-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4
    [摘要](44) [HTML](0) [PDF 7.93 M](270)
    摘要:
    李格尔是十九世纪晚期重要的艺术史家之一。从发生学、本体论到认识论,李格尔的诸多理论及概念阐发,均为现代艺术史学科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与深刻的影响。比较而言,李格尔有关建筑及工艺美术的讨论则少有受到学界关注。事实上,针对复古主义建筑风潮的理论批判,以及基于各类工艺美术而形成的风格论,不仅显示出李格尔独特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史观,而且是理解“艺术意志”概念、反思形式主义方法论的必要补充及不可绕行的理论路径。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学术质量评估服务项目启动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