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心智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郭玉宋,宫晓东,陈旺
    2020, 2(5):1-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1
    [摘要](1104) [HTML](0) [PDF 5.69 M](2586)
    摘要:
    复杂信息系统具有执行任务难度高、态势环境多变、信息结构复杂等特点,从设计的视角出发,使用户具备持续且高效的态势感知能力是人机交互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针对复杂信息界面探索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用户心智模型构建方法,以指导人机交互设计。以心智模型理论为基础,引入态势感知理论,以远程操控无人车路径规划任务为例,提取出完成任务所需的态势感知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用户心智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用户心智模型构建方法,可提升界面信息呈现、交互方式与用户心智模型的匹配程度,从而提升用户的持续性态势感知能力,为复杂信息系统界面交互设计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2  公交服务系统APP的色彩语义编解码研究
    郭智婷,易晓,J.W. Drukker
    2020, 2(5):10-1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2
    [摘要](895) [HTML](0) [PDF 2.37 M](1344)
    摘要:
    从色彩语义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符号学、产品语义学等知识,对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的外延意指和内涵意指两个层级的色彩语义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符号学编解码理论及方法,对公交服务APP中的色彩设计进行语义构成、语义传达和语义设计,研究得出其色彩设计框架。色彩符号外延语义表现为“显在”关系,由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直接说明内容本身。内涵语义是第二层级,表现为“潜在”关系,间接说明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内容以外的内容,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含义。经过对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语义要素中设计师—用户—色彩设计关系分析,通过设计编码、使用译码、最终效果的解码与反馈等,完成编解码的过程。通过分析用户对色彩语义的认知及色彩组合的感知模型,分析用户在接受色彩符号时对其语义的解码思路,研究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设计方法,提高用户对色彩语义解码的效率和质量,为公交服务系统APP的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基于视觉生理反应指标的工业系统人机界面出错因子提取研究
    吴晓莉,唐开元,晏彪
    2020, 2(5):17-2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3
    [摘要](324) [HTML](0) [PDF 1.68 M](1161)
    摘要:
    为了降低用户在操作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的认知负荷,降低用户在操作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过程中的出错率,进行眼动追踪实验。实验以核电厂监控任务界面为样本,运用凝视与扫视生理反应指标,对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的信息特征布局进行探究。基于对实验数据的结果分析得出,用户在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视觉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信息疏漏、误读/误判等出错因子,并通过提取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出错因子,为数字化仪控界面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设计认知过程中出错因子的交互界面设计对减少任务的出错率和提升交互界面的认知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强时效性作战系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孙涛,巢育龙,凌小东,罗军,杨建勋
    2020, 2(5):24-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4
    [摘要](275) [HTML](0) [PDF 8.90 M](1540)
    摘要:
    针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对于强时效性作战系统作战使用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对某类典型作战系统信息可视化设计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如何突破基于主观经验的传统粗放式设计方法,将信息量大、信息表征复杂的作战系统高维数据最优地组织与呈现,提高作战人员的认知和使用效率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定场景的作战任务流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全新理论,通过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观察任务特征、频度因子和权重因子等开展信息架构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的方法,以及结合认知科学理论开展作战数据图形化设计的方法。以任务特征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强时效性作战信息系统的作战使用效能,并可为各类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设计所广泛借鉴和采用。
    5  传统造物视角解析当代智能家居“和”文化设计
    钟蕾,费雪晶
    2020, 2(5):31-3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5
    [摘要](780) [HTML](0) [PDF 5.58 M](1200)
    摘要:
    从中国传统造物审美的视角来分析当代智能家居设计,通过对当代智能家居市场产品进行调研,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现有产品功能点,交互点,及内部系统逻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当代智能家居在用户生活中的交互性及用户在整个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参与性。从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用户需求层次,美学技法,审美设计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来论证传统造物思想在当代智能设计中的内在联系,将当代智能产品回溯到传统本真,遵循“道法自然”的设计原则。传统造物设计核心思想为人性化设计,即无论设计任何产品都应该考虑到人的使用因素,但人并非凌驾于物之上,两者应和谐相处,才能到达“和”的设计思想理念,此时人与物也会发挥最大效能。
    6  文旅融合下的京津冀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研究
    王亦敏,范冰璇
    2020, 2(5):39-4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6
    [摘要](304) [HTML](0) [PDF 2.22 M](1155)
    摘要:
    探析如何让京津冀地区独特的校园文化衍生品得到创新性发展,让文创产品更容易达到共情的目的,并传递不同的校园文化价值,围绕校园文化衍生品进行创新性设计。基于对京津冀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的调研,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校园文化产品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清华大学文创产品为例,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产品,将文化元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运用校园特色建筑、色彩、文化背景,发挥其原创性、传播性、文化性等优势,传播学校的理念及文化,扩大校园文化传播途径。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设计出独特的校园文化衍生产品,传承文化内涵与理念,并提高校园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校园文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7  非遗保护视阈下的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罗京艳,安珊珊
    2020, 2(5):45-51, 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7
    [摘要](513) [HTML](0) [PDF 15.06 M](1064)
    摘要:
    研究了剪纸艺术在现代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挖掘现代设计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设计要素。通过查阅非遗保护相关的文献及专利,搜集研究现有的各个设计领域所包含的剪纸艺术相关设计与文献,并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现代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多媒体技术四个角度的对剪纸艺术的运用进行逐个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简直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对剪纸艺术元素进行整理、归纳、运用,理出和现代美学的共同点。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立在当今仍具有现代设计中的美学构成要素,这是现代设计与剪纸艺术的“共通”处。保护非遗应从设计研究与应用角度深挖,遵循设计美学等专业基础理论并付诸实践,让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更加充分的融合。
    8  北京长城文化带沿线堡寨村落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朱荔丽,庞涛
    2020, 2(5):52-5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8
    [摘要](465) [HTML](0) [PDF 1.10 M](1172)
    摘要:
    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长城主体建筑的保护工作已日趋完善,但沿线村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出于保护传统、振兴乡村的目的,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旅游及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极具现实紧迫性。通过对长城文化带沿线堡寨村落遗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社会设计理念,总结出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一是论述如何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人民的审美现状、国际的流行趋势等现代元素注入村落文创产品开发中;二是论述如何将提炼后的村落民俗传统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创作、民俗产品包装、村落品牌形象中。通过系统化开发,让隐居长城脚下的传统文化重返“日用之道”,走进当代生活,设计师参与沿线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不仅见长城,还可见人、见生活、见历史。
    9  基于铜镜造物技艺的“镜面”重组设计
    花乐铭,张海林
    2020, 2(5):58-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9
    [摘要](631) [HTML](0) [PDF 1.79 M](962)
    摘要:
    每个时期的古代造物都有着不同且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也集聚了古代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智慧,铜镜的造物技艺值得人们深度了解并挖掘其中的设计精华进行再度创作。以“铜镜”为研究主体对象,探究其发展历史、精巧技艺、权衡思想等文化元素,深层次地挖掘并了解铜镜的造物客观规律。对传统造物文化进行一个有效梳理,以形式借鉴、建筑材料重组的情感转化、装置构造共鸣的体现这三种形式的造物与现代设计结合为基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原始的造物形式进行类比,从取其之意、择其与技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来更好地诠释古代造物设计技艺对当代设计基础的引领作用。随着时代生活需求的发展,积极地适应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借助古代造物观探寻设计初心,利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实现创新再生。
    10  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理论的居家养老娱乐服务设计研究
    刘卓,张常子榕
    2020, 2(5):65-7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0
    [摘要](419) [HTML](0) [PDF 8.19 M](1095)
    摘要:
    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现阶段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如何满足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特殊的情感需求成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体验的关键。探寻适合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群体的社区娱乐服务,填补老年人群的情感缺口,是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方式之一。针对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社区娱乐服务设计优化方案。运用服务设计思维,刻画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娱乐需求,结合调查问卷方式获得天津某社区老年群体对娱乐服务的期望与评价数值,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理论,计算感知效用函数,并建立服务设计优化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社区娱乐活动的服务设计优化方案,提升老年群体居家养老娱乐服务体验,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11  基于传统造物文化基因的新物态设计
    李杨,杨慕柴蓉
    2020, 2(5):74-79, 9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1
    [摘要](281) [HTML](0) [PDF 2.35 M](1017)
    摘要:
    通过对事物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的分析,明确包孕性顷刻对事物传递信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探寻传统造物的设计新范式提供思路。结合具体热点事件分析快消文化中网红直播现象快速崛起的致因,确立传统造物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原因,将两者进行比较融合,并实现由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引发的包孕性顷刻对传统造物向新物态设计转型的目标。最终以文化基因为落脚点,明确中国传统造物在面对新的设计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通过情境的构建和包孕性顷刻的分析使之与现代设计生态系统相适应,从而为今后现代新物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1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分析
    周致欣,王欣雨
    2020, 2(5):80-8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2
    [摘要](535) [HTML](0) [PDF 905.90 K](1627)
    摘要:
    通过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归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后续产品开发的潜在创新突破点,对开发策略进行整合。在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总体方针的前提下,以当前产品开发流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文创产品设计的顺应性、文化要素的植入方式、产品宣传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建设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旨在借助现代设计方法论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以系统化、产业化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依托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形成一套值得参考借鉴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13  基于津沽文化脉络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张妍
    2020, 2(5):85-9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3
    [摘要](474) [HTML](0) [PDF 897.46 K](935)
    摘要:
    类比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津沽文化脉络进行文化传承元素的有效梳理,结合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形式,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载体,带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领域文创产品设计案例。以市场需求定位设计层级,建立在设计层级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从升级保护技术的角度拓展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数字化营销模式,适应现今智能化时代需求。总结了非遗文创产品在层级设计指导下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现代与未来概念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带动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
    14  基于新媒体动漫设计的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研究
    井溶
    2020, 2(5):91-9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4
    [摘要](375) [HTML](0) [PDF 1.10 M](931)
    摘要:
    目前的城市品牌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整体视觉构成要素上,传播形式以海报和实景拍摄城市宣传片为主,对城市品牌动态传播的关注较少。结合新媒体动画特征来看,城市品牌传播比较可行的选择是新媒体加动漫的表现方式。从对静态展示的关注转向动态传播,是城市品牌构建与宣传行之有效的对策。新媒体动漫从大众心理需求出发,生动有趣地展示城市文化发展过程,改变单向传播模式,与观众互动,形成多媒体全方位的多元传播模式。新媒体动漫的表现形式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表现形式,扩大城市品牌的传播范围,将中国城市推向世界。
    15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基因裂变
    刘斌
    2020, 2(5):97-10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5
    [摘要](257) [HTML](0) [PDF 1.30 M](944)
    摘要:
    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看似遥远的传统文化也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而传统文化的发展维度并不局限于此。文明的进步,信息的高速互通打开了人们认知的新世界,提高了精神层次的追求。为此,现代设计当中不乏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但是,这类设计中的部分作品仅有其表,不具其里,往往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生搬硬套的应用方式,使人们出现了审美疲态。基于此,笔者试图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现代设计为载体,追本溯源,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探寻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设计中的裂变新范式,明确其设计趋势。
    16  基于“和合”造物思想的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郭佳敏
    2020, 2(5):103-10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6
    [摘要](376) [HTML](0) [PDF 8.37 M](1102)
    摘要:
    探讨如何将传统造物思想融入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实现文化创新,解决因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与当代人生活严重脱节而导致的手工艺生存空间愈加窘迫且濒临失传的困境。通过对传统“和合”思想进行梳理,结合当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对其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直面用户需求,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将文化创意、传统造物思想与传统民俗旅游产品相融合,对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创新,并举例论证。设计的进化必须基于对历史的尊重,设计的创新也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作根基。以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和合”文化作为创新依据,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见解,探寻让传统造物与时俱进之路径。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